各鎮人民政府、城關街道辦事處,縣政府有關工作部門:
現將《白水縣加快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各自工作職責,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白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8月28日
白水縣加快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加快我縣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更好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有效服務鄉村振興。根據《陜西省交通運輸廳關于深化資源共享合作進一步推動農村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陜交發〔2019〕107號)和《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渭南市加快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渭政辦發〔2022〕7號)等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省、市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健全縣、鎮、村寄遞服務體系,補齊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短板,推動農村地區流通體系建設,促進農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為我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民為本、惠及民生。提升農村寄遞物流服務能力和效率,聚焦農產品進城“最初一百米”和消費品下鄉“最后一百米”,助力農民創收增收,促進農村消費升級。
(二)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緊密結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化方式為主,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挖掘各相關部門的職能優勢,主動打通政策堵點,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服務模式,加大公共財政、土地、稅費等政策扶持力度,助力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
(三)堅持完善體系、提高效率。強化頂層設計,發揮寄遞物流體系優勢,支持郵政、快遞、物流等企業共建共享基礎設施和配送渠道,與現代農業、電子商務等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協同發展示范項目,帶動農村寄遞物流水平提升。
(四)堅持數字賦能、創新發展。立足白水現實基礎,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發展信息化、智能化高效物流新模式、新業態,擴大倉儲物流新技術的應用,加快實現白水農村物流全過程的數字化,提供全程可監測、可追溯的“一站式”物流服務,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三、工作目標
到2023年底,通過積極打造省、市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建立縣、鎮、村三級物流體系,開通“客貨郵”服務專線7條,建成縣級寄遞物流共配中心1個,建成雷牙鎮等鎮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7個,建成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80個,鎮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點)均覆蓋省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村,實現建制村快遞物流服務覆蓋率85%。全縣各主要快遞品牌快遞服務覆蓋85%以上建制村,實現農產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農村寄遞物流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提高,便民惠民寄遞服務基本覆蓋。
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開放惠民、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暢通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實現白水全域范圍內,鎮鎮有網點、村村有服務,農產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農村寄遞物流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提高,便民惠民寄遞服務基本覆蓋。
四、主要任務
(一)完善農村物流服務節點
1.建設縣級寄遞物流站場。加快推進白水縣縣城智能物流集散中心項目和農村智能物流集散中心建設,及時完善配套設施設備,填補缺乏集約化物流節點和配送分撥中心的短板,為縣內郵政、快遞、商貿配送等物流服務提供場地,推動農村商貿物流、電商物流、寄遞物流快速發展。
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配合單位:縣財政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商務局
2.提升鎮村快遞物流服務點。整合鎮村郵政、供銷、電商等資源,利用村內現有公共設施,對農村物流服務點進行分級提升改造,完善服務設施和功能,統一標識,實現“一點多能”。同時結合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提升改造鄉鎮五級客運站,打造成包含客運、貨運、物流、快遞、電商服務等多功能綜合服務站。
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配合單位:各鎮(辦)、縣財政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商務局、縣供銷聯社、縣郵政公司
(二)提升農村物流信息化水平
1.開發建設城鄉客貨郵系統。依托白水縣“智慧交通”綜合管理平臺建設,整合“智慧交通”、電商服務、快遞物流等信息平臺數據資源,重塑農村寄遞物流服務流程,進一步挖掘和利用城鄉客運運力,互通群眾收寄件需求和帶貨客車信息,利用線上平臺和渠道支撐線下收寄快遞服務,實現公眾、監管部門、郵政快遞物流企業、客運企業四方對貨物寄遞的線上全流程查詢與監管。
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商務局、縣郵政公司
2.鼓勵農村物流技術研發應用。依托白水縣“智慧交通”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大力支持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新模式、新業態,擴大自動分揀、快速分揀、智能配貨等倉儲物流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快實現物流活動全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強交通運輸、商務局、市場監管、農業農村、供銷、郵政等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
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農業農村局、縣供銷聯社、縣郵政公司
(三)統籌農村物流運力資源
1.優化客貨郵運力調配。充分利用城鄉公交客流低谷時的閑置運力資源,不斷通過新增線路、增加班次、更換車型等方式優化整合,保障和提高偏遠鎮村快遞收寄通達性、時效性。將郵政快遞服務通盤納入城鄉客運線路和運力調整的考量因素,將客貨郵融合發展機制化、制度化。通過郵政專線、旅游專線、定制班線向來白游客等特殊人群提供高效、定制化的快遞物流服務,爭創客貨郵融合發展示范白水特色、白水品牌。
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商務局、縣郵政公司
2.引導城鄉共同配送發展。依托城鄉三級物流服務節點網絡,建立城鄉配送聯盟,以威遠運業有限公司為經營主體,整合利用資源,探索和鼓勵城鄉共同配送模式,實行配送車輛統一標志標識,統一規劃路線,統一分配任務,實現快遞、物流配送逐步達到標準化、規范化,提高運輸車輛配載率,提高城鄉配送的服務質量和效益,促進城鄉配送到達農村物流末端,實現生產資料、生活資料下鄉和農特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
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商務局、縣郵政公司
(四)健全農村物流發展支撐體系
1.提高物流設施裝備水平。鼓勵物流企業采用先進適用和標準化的物流配送、分揀和運輸設施裝備,針對我縣蘋果、花椒等農副產品豐富的特點,積極發展農村冷鏈物流裝備和服務管理體系,同時整合全縣冷庫、冷藏車、冷鏈運輸供求信息,力爭與市級、省級、國家級冷鏈監控平臺進行對接,實現信息與資源共享。
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商務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郵政公司
2.推進農村物流標準化。制定和出臺《農村物流服務標準》,明確和制定農村物流服務站點服務流程、人員設施配置和服務質量標準,作為考核和獎懲依據。明確客車帶貨物品標準,包括物品重量、尺寸、不承運貨類等。明確客貨郵服務的收費、物品損壞丟失賠償等標準。
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商務局、縣郵政公司
3.強化從業人員專業化培訓。招引相關管理服務人才,針對物流節點人員、物流企業人員或代理人員開展專業培訓,普及行業先進技術知識,提升行業基層人員的應用技能,提高物流節點工作人員素質,提升服務水平。
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配合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商務局、縣郵政公司
五、進度安排
(一)啟動階段:(2023年7月)
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加快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時間節點,工作目標要求,搭建服務平臺基礎框架等。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并部署落實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工作,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成立工作專班,明確專班各部門、各鎮辦職責。
(二)實施階段:(2023年8月至11月)
1.2023年8月: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建設縣級寄遞物流公共配送中心1個,鎮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7個,完善縣、鎮兩級寄遞物流中心、綜合服務站配套設備,優化三級物流體系運營流程。選址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點80個。
2.2023年9月:建成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點40個。在現有的交郵合作線路基礎上,新增村鎮公交合作線路,實現城鄉交通運輸服務一體化。
3.2023年10月:完成80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點建設,并升級自動化分揀設備,完成系統電子圍欄劃定,推動快遞甩點直達入村。打造白水縣農產品特色電商品牌,依托自媒體、網絡商城等線上銷售平臺,設立白水縣農特產品商超1個,打造一支專業化電商運營團隊,開發微信公眾號與快遞單號融合,提供實時物流信息更新。
4.2023年11月:依托縣域客貨郵產業發展模式,形成規?;a業鏈條,打造集客貨運輸、大數據中心、網絡交易平臺、特色農產品基地、村級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為一體的農村寄遞物流服務體系。
(三)評估階段:(2023年12月底)
2023年12月底前,總結典型發展模式和經驗,形成工作報告,上報市縣進行考核驗收。
六、保障機制
(一)組織落實。各鎮(辦)、各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強化責任落實,加強協調配合,按照各自工作職能,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和支持政策,及時布置落實。建立縣政府統籌、交通運輸局牽頭、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發揮農村郵政體系和城鄉公交網絡作用,明確由縣郵政公司負責農村寄遞物流末端政策性兜底保障服務,形成合力確保農村寄遞物流服務得到切實提升。
(二)資金扶持。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納入政府相關規劃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范疇,加大財政保障力度。
(三)制度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各項保障制度,根據實際制定出臺農村物流服務標準和服務質量考核辦法,健全第三方績效考核評價機制,績效考核評價結果作為財政補助資金發放主要依據。郵政、市場監管、交通等部門按照職責落實好行業監管責任,督促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按址投遞合規經營,加大違規行為執法力度。
附件: